二极管

集微咨询《2023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高校建设实践与成果研究报告

时间:2024-01-03 01:25:11 文章来源: Bob官网

  集微网报道,人才资源始终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充足且优质的人才储备,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进步,并把握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推动国内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学院也代表了我国高校在微电子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我国在全球微电子技术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为了全面梳理和展现我国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的布局、规模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深入解析其在国内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分析示范性微电子院校怎么样发展以服务于我国微电子技术的进步,集微咨询重磅发布《2023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高校建设实践与成果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共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对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的分布和概况做全面的概览;第二章深入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内部,调查并分析它们的微电子相关学院的开设情况,及其在不一样的区域、线级、城市的生源分布,进一步解析这些院校在培养微电子人才方面的特点;第三章着重关注这些院校开设的目标专业情况。通过历年的招聘数据,筛选出企业需求最多的部分专业,并深入探讨这些专业在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的生源人数、地域分布等信息;第四章重点展示这些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在强相关学院,即微电子学院或集成电路学院建设上的突出成果。

  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在我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满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紧迫需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同发布了《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教高函[2015]6号),在此通知中,公布了26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高校名单,并后续增补了厦门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总计28所学校。

  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大部分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展水平高,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示范性微电子院校设立在这些地区,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域优势,为微电子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分布于一线%,分布于二线%。北京市拥有的示范性微电子院校数量最多,达到6所;其次为上海市、西安市,均拥有有3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

  本报告中所指的微电子相关学院,是一种广泛的概念,指的是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涉及到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各个院校学院。本报告选择的微电子相关学院包括了半导体,材料,电力,电气,电子,工程,光电,化学,机电,机械,集成电路,计算机,仪器,控制,自动化,汽车,人工智能,软件,数学,通信,网络,微电子,物理,信息等这些大类的学院。这些学院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立研究项目或者实验室,培养了符合微电子技术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推动微电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023届微电子相关学院学生总规模是111381位。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8906人的规模位居榜首,反映出该校在微电子领域的强大学科实力和广泛的人才教育培训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规模分别为7524人和7079人,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当然,微电子相关学院学生总规模少的院校,并不意味着其在微电子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弱,可能更注重精细化、特色化的教学和研究,以此培养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微电子人才。

  从2023届微电子相关学院学生规模的分布情况去看,新一线城市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49.77%,一线%,二线%。新一线城市反超一线城市,成为了最大的学生来源。这可能与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微电子产业的积极发展,和对教育投入的全力支持有关。这些城市在微电子相关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角色,吸引了大量有志于此的学生。而相比于一线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新一线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消费水平更加宜人,这也可能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报告》列出开设微电子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Top10的学院,反映了国内在微电子相关领域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学院数量越多,意味着更多的高校正在这样的领域内提供教育资源,从而反映对应学科领域在国内受到的重视程度。

  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2023届生源中,半导体研究所以5600名学生的总人数居首,其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物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紧随其后。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生源人数也相当可观。

  从不同区域开设人数最多的学院来看,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学生占比高达20.49%,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该学部在东北地区的核心地位,还反映了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领域的热度和重要性。

  半导体研究所无疑是华北地区的翘楚,其学生占比高达14.88%,远超其他学院,突显了半导体研究在当前微电子相关科技领域中的关键地位及其庞大的人才需求。

  华东地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为了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占比达到了5.87%;其次为机械工程学院(占比5.37%)、软件学院(占比5.33%)。尽管这三大学院的学生人数在华东地区都位列前茅,但其总和不到总学生数的17%,超83%的学生分布在其他学院,这一数据体现了华东地区在微电子及其相关领域教育的丰富多样性。

  华南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了学生数量最多的学院,占比为8.58%。其次,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微电子学院占有6.59%的学生人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也跻身于排名前三的学院之列,学生占比为5.78%。

  华中地区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成为学生数量最多的学院(占比13.97%),并与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合计占据了华中地区三分之一以上的生源人数。

  西北地区电信学部成为学生数量最多的学院,占比高达9.21%。其次是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占比为6.85%;紧接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占比为6.26%。

  西南地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14.13%的占比位列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占比达到13.71%。此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具有较高的学生占比,达到8.63%。

  从各大城市2023届的学院生源人数排名中,展现了中国各大城市在微电子相关教育领域的特色与多样性。其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学院频繁出现在领先位置,反映了当代技术驱动的社会中这些学科的关键性。

  《报告》选取了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作为探讨的目标专业,因为其已成为了微电子行业的热门和核心。

  在2023届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的招生数据中能够准确的看出,这些学校针对微电子及其相关领域的招生策略特别大程度上是基于微电子行业的长期发展的新趋势。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反映了学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判和布局。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8469人的招生人数明显领先,位于所有专业之首。随着芯片设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慢慢的变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核心之一。此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众多新兴应用都对强大的计算能力有着迫切的需求。

  目标专业的生源地区分布方面,材料化学专业:华南地区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9.21%;生源大多数来源于一线%;广州市为生源的首要来源城市,学生占比达35.04%,其次是福州市和北京市。

  材料物理专业:华东地区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3.28%;新一线城市为最大来源,占比为47.54%;广州市为生源的首要来源城市,学生占比达29.18%。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生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东地区,占比分别为31.38%和28.82%;生源以新一线%;西安市为生源的首要来源城市,学生占比为31.3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西北地区拥有最多的学生,占比26.88%;新一线城市为最大来源,占比为60.19%;西安市为主要生源地,学生占比为26.88%,北京市和大连市分别有11.19%和11.15%的学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华东地区学生占比最高,达到31.74%;学生大多分布在在新一线%;广州市为主要生源城市,学生占比为20.87%。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学生大多分布在在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22.57%和22.48%;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新一线%;西安市为主要的生源地,学生占比为22.48%。接下来是成都市、天津市和合肥市,学生占比分别为14.95%、13.33%和12.7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于华东地区,占比为32.55%;学生大多数来源于新一线%;西安市和北京市是主要的生源地,学生占比分别为17.31%和17.1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华东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30.48%和29.20%;学生大多数来源于新一线%;西安市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生源地,学生占比为29.20%,广州市和上海市的占比也较高,分别为14.81%和14.45%。

  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高达57.04%;学生大多数来源于新一线%;西安市和南京市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生源地,学生占比分别为28.17%和27.46%。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占比高达51.72%;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完全来自新一线%;成都市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主要生源地,学生占比为51.72%。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区域上的分布大多分布在在华南和西南两大地区,占比分别为55.56%、44.44%;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二线%;学生大多数来源于福州市和成都市,占比分别为55.56%、44.44%。

  从示范性微电子院校目标专业分布来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开设院校最多的专业。它们无疑是当前微电子领域中最为核心的学科方向之一。尤其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两大专业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一直上升,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应用化学和应用物理学开设的院校最少,分别只有3所和2所。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在微电子相关学科布局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待优化的空间。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国家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响应,于近年内成立了专门致力于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研究的学院。这些微电子强相关学院,作为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不仅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人才,还为我国的微电子研发技术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报告》梳理了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同济大学微电子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共28所学院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项目,并充分展示这些微电子学院在过去数年中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包括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创新性的专利、国际奖项等等。

  此外,《报告》也包括微电子强相关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及成果。随国家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策略推进,各大学纷纷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旨在实现学术研究与产业界的无缝对接,以加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并提升国家竞争力。

Bob官网
bob苹果app
BOBAPP官网下载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