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江苏公众科技网

时间:2024-03-13 14:18:40 文章来源: BOBAPP官网下载IOS

  习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为了深入贯彻的讲话精神,江苏省科协细致调研、组织分析了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离岸基地”)建设与发展问题,探索海外高品质人才引进新机制,推动离岸基地市场化运营主体建设与培育。

  江苏省试点离岸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在国际关系不明朗、新冠疫情全世界爆发等全球背景下,探索海外高品质人才引进与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有效机制;二是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带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三是有利于“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助推江苏经济高水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四是有利于形成离岸基地的示范效应,深化离岸基地对地方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多元化培育市场化运营主体。各基地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基地市场化运营主体。例如,常州基地由全资国有企业中以创新园(常州)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昆山基地由高新区管委会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开展市场化运营;苏州高新区基地以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中小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与国仟创业投资管理(苏州)有限公司联合作为运营主体开展市场化运营。

  二是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各基地结合产业集聚方向及属地资源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例如,徐州基地通过“海外合伙人+国内合伙人+创业大赛+创业营”的形式将海外优质资源与中国高新区特色产业对接;苏州高新区基地设立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人才+项目+产业”的全链条孵化,打造“政府支持+市场运营+金融助推”的运营模式;南京基地首创“1+X+N”运营模式,在基地工作协调小组引导下,X个新区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孵化中心、科创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机构为支撑,联合N家社会化机构共同推进基地建设、招才引资、运营考核和公共平台服务。

  一是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打造离岸创新大脑。全省10家试点基地与75所国际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不乏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世界级高校和研发机构,有效利用全世界创新高地的资源溢出效应,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心剂。

  二是开展海外联络站与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离岸创新网络。全省10家试点基地已在美国、日本、以色列、俄罗斯、乌克兰、英国、加拿大、韩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20多座城市建立起海外联络与离岸创新中心达64个,包括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东京等创新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上述各地城市浓厚的创新氛围及丰富的创新资源,能为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张开了由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离岸创新网络。

  三是集成各类离岸双创配套政策,为海外创新资源落地提供保障。全省10家试点基地合计出台68项落地配套政策,涵盖科技、产业、金融、知识产权、人才等多个角度,涉及财税奖补、平台建设、资源协调、资产金额的投入等具体举措,同时也加强了对上述离岸双创配套政策的引导和落实。

  四是引进国际高品质人才团队,构筑海外人才创新高地。全省10家试点基地累计引进国际高品质人才团队172个,引才名单中不乏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重量级高层次国际人才,对基地聚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技术突破性创新等方面予以极大的助力,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五是推动海外项目在园区及我省别的地方孵化,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全省10家试点基地已推动418个海外项目在省内孵化,囊括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等多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为国家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一是组建离岸创新创业联盟,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与共享。各离岸基地加强与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区域的国际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合作,组建离岸创新创业联盟,拓宽了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全方面提升离岸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昆山基地的离岸创新创业联盟、江阴高新区离岸创新创业联盟等等。

  二是设立离岸创新创业风投基金,缓解离岸项目金钱上的压力。各离岸基地累计设立风投基金322项,规模总额达4025.53亿元。通过采取现有基金集成、政府投资引导、离岸创新创业联盟核心成员出资参与、社会化募集相结合、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前景良好的海外双创项目来投资;同时,发挥政府及园区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投资机构投资离岸基地建设、海外窗口建设运营等各类创新活动。

  三是建立离岸双创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全省离岸基地已建立19个离岸服务平台,通过探索、推进、完善线上/线下配套服务,建设离岸数据服务中心,为离岸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提供入驻申请、跨境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国际高品质人才引进、培育市场化运营主体、创新引智模式、建设离岸联络站及创新创业中心、打造离岸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离岸基地创新生态还没完成构建,发展机制尚待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岸基地与海外联络站、离岸创新中心联动作用尚待发挥。部分基地的海外联络站和离岸创新中心仅流于纸面合同签订,未发挥出合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及创新资源优势。

  第二,基地内部的有机联系不够。部分基地在引进海外资源时未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充分转化资源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为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部分基地的资源集聚效应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资源溢出效应尚未形成。

  第三,全省基地间共享协调等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各试点基地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资源优势互补不够,共享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未建立。苏南地区基地的技术溢出效应不突出,与苏北地区的交流合作与互动有待加强。

  第四,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离岸基地的缺乏联系。目前省内各试点基地与沪浙皖两省一市的离岸基地的合作交流较少,已建立的长三角离岸创新联盟主要由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组成,并非由科技园区组成,导致部分基地不能有效承接沪浙皖优势创新资源的溢出。

  部分基地尚处于建设初期,对政府财政依存度较高,要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营存在困难,大多数表现在:

  一是政府在海外人才引进过程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一般会涉及到两个国家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不少基地引进海外人才时会由当地政府搭建平台,例如淮安基地在引进俄罗斯的国际高品质人才团队时,俄罗斯当地及淮安市相关政府部门就予以格外的重视,仅靠基地的市场化运营难以实现海外人才引进的全过程。

  二是聚焦产业的性质导致市场化运营遇到瓶颈。例如,盐城基地主要聚焦大数据产业,但大数据产业的资产多为轻资产,目前轻资产在国内银行进行贷款时面临诸多程序及认定问题,导致初创大数据企业融资难;同时,大数据产业由于容易涉及数据隐私,盐城基地与海外人才、高校的实质性合作开展较为困难,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落地的机构较少。

  各基地积极创新引智模式,探索出如苏州高新区基地的“钟摆模式”、昆山基地培养“外籍国际技术转移经纪人”、江阴基地组建跨国离岸创新创业联盟等有益经验,但部分基地在海外引才机制上仍存在不足:

  一是引才渠道较为单一。苏北地区基地目前主要是通过已引进企业的业务关系、已引进人才的欧美同学会、当地的引才政策作为引才的主要是根据,较少有效利用国内外具有较强网络效应的海外引才平台,如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峰会等高质量引智活动年度举办次数较少。

  二是引才与当地重点产业链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例如,淮安基地引进了一项飞机制造技术项目,虽然其科技含量高且市场潜力大,但由于淮安缺乏飞机制造产业生态予以支撑,该项目难以在当地得到良好发展。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地运营人员对人才和项目的筛选、识别能力不够,缺乏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优秀人才以及具有专业水平的运营团队。

  三是引才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基地反映,海外人才引进时一般不带任何资源,需要基地为其提供,已出台的引才配套政策无法匹配跟上这种资源需求,导致部分海外人才在基地工作不久便决定回国,造成人才流失;同时,调动已引进企业家的积极性,推动其主动协助基地进行海外人才引进,引才配套政策在这方面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四是应对国际环境新形势下海外引才工作进展受阻的手段有限。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在升级进,国际环境的新形势导致多数基地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进展延缓,如海外人才和项目孵化时所产生的外汇受到管制,人才进出国(境)受到限制等;南京基地反映原已敲定引进的海外人才由于中美关系放弃来华。

  一是与政府部门的协同、上下联动力度尚需加强。目前省内离岸基地工作主要由科协单兵突进,缺乏省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及地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

  二是申报管理任务有待进一步明晰。目前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申请书及任务书中缺乏相对明确可操作的考核数量指标。

  三是宣传广度及深度有待提升。在扩大离岸基地政策覆盖面、提升政策知晓度、推动符合标准要求的科技园区在应知尽知政策等方面仍有不足;地方科协缺乏利用政策宣讲等形式全面深入解读离岸基地政策,导致部分基地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

  四是基地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多样性。基地运营主体性质以国有企业或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但不同基地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呈多元化态势,如南京基地由南京江北新区科学技术创新局主管;淮安基地由淮安经开区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协调小组主管;昆山基地由昆山阳澄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组成的领导小组主管。由于海外人才引进是一项涉及到多种资源调动的综合工程,往往会受到政府层面的约束。

  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全省及地方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打造立足区域、面向全球开放的海外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创新人才新高地,具体建议如下:

  建议会同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出台离岸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专项政策。专项政策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界定离岸基地及其主要任务。搭建中外高科技行业双向绿色通道,积极宣传与对接海外科学技术人才和创新项目,探索适合属地实际的离岸运营模式。

  二是建立离岸基地发展的保障机制。成立省级离岸基地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固定的政府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省级离岸基地建设,审议有关政策文件和重大活动方案,协调落实支持政策。

  构建多层次的离岸基地创新生态,促进海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等资源的流动与有机联系,形成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局面。最重要的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构建基地在岸与离岸的创新生态。完善海外联络站及离岸创新中心与基地联络机制。借鉴苏州高新区基地在岸离岸“钟摆模式”有益经验,形成海外有一极、国内有一极,两极相互联系相互保障的在岸与离岸创新生态。

  第二层次是构建江苏省离岸基地创新生态。苏南与苏北地区离岸基地在发展进度上存在很明显差异,创新资源不平衡现象凸出,可成立江苏省离岸基地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地市各相关政府部门及基地主管人员组成,建立不同基地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专报制度等,及时了解离岸基地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对策建议。

  第三层次是构建长三角离岸基地创新生态圈。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离岸基地建设已不仅在江苏省各地广泛开展,沪浙皖三个省市同样已建立了多个离岸基地,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合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杭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加强与上述基地开展信息共享、资源协调、项目合作,建立长三角离岸基地创新创业联盟,加速海外人才聚集并在长三角流动循环。

  苏北地区的区位相对苏南地区而言处于劣势,所属地市产业集聚方向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要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吸引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徐州基地的“飞地经济”成为苏北地区基地引才可借鉴的重要模式,借助飞入地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优势,加速实现基地内企业的提质增效,实现拓宽引才渠道、结合产业链引才的重大目标。

  苏南地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不少基地已实现从高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向市场化运营自收自支的转变。由此,苏南地区基地的引才应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做大做强,通过培育“两圈文化”,形成高质量引才新气候。

  一是完善对离岸基地的管理流程。强化对基地运营主体的规范性管理,在人员编制、专人专岗、基地的政府主管部门等方面制定相关指导性意见予以参考;优化基地绩效评估指标,加大对离岸基地在海外人才引进、共建研发机构、人才服务政策等方面标志性成果的关注。

  二是加大对离岸基地引才和运营的激励力度。建立离岸基地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由基地内企业家推荐并成功引进的人才或项目,对基地企业家所在公司可以提供奖补或减税降费,或通过“创新券”形式对基地企业所需服务予以购买优惠;联合社会资本、金融机构、风投基金、省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等,成立省级离岸基地发展专项资金,对在海外设立联络站及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的基地予以财政支持,对整体运营效率排在全省前列的基地运营主体予以更大的财政支持。

  三是协助基地建立适当的企业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对基地引进的企业和人才,可建立适当的量化考核体系,一方面能够避免对基地企业和人才施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又能适度激发基地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

  四是及时梳理国外技术进出口及人才流动的最新政策。组织专报定期专门研究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技术进出口及人才流动的最新政策,及时把握海外技术转移、人才引进等方面工作的新方向、新动态;同时,建立政策信息搜集机制,通过省内各基地在海外建立的联络站及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多渠道进行信息搜集,为专报撰写提供素材及数据依据,加速政策信息在基地的共享与流通。

  一是加强对离岸基地专职管理及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运营管理、技术转移、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等领域专家,对专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讲座与辅导,内容最重要的包含如何营造舒适的海外人才居住及工作环境、如何在海外人才与项目落地后提供高质量服务、如何结合园区及地方产业集聚方向对海外人才与项目进行筛选和识别等;积极推动专职人员与专家进行合作,将更多的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带到园区。

  二是积极搭建全省统一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及外国专家资源库等;充分的利用国际科学家苏州峰会(7月)、无锡中俄发动机技术大会(5月)、无锡马山生命健康论坛(5月)、连云港国际医药大会(10月)、扬州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6月)、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宿迁)对接会等大型会议的网络效应,通过积极宣传,推动更多人才和技术加入到离岸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中,促进各基地人才、项目、产业共荣发展。

  三是加大离岸基地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宣讲会等线上线下方式加强离岸基地政策的宣贯解读,推动已纳入试点的基地进一步探索政策意图,未纳入试点的基地应知尽知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及时梳理总结省内外优质离岸基地创新发展经验,并形成典型案例,及时开展宣传推介,引导全省离岸基地学习先进、效仿先进,实现全省离岸基地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Bob官网
bob苹果app
BOBAPP官网下载IOS